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湖北数据与应用网

新闻中心
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新闻中心 > 行业动态
两会上,测绘与导航领域院士专家的声音
时间:2017-03-07 14:59:29  点击数:

  杨元喜院士:助推中国北斗导航系统形成全球覆盖能力

  干北斗的人常说一句话:北斗的运用只受想象力的限制。在杨元喜委员看来,北斗引领汽车产业进入精准服务时代,只是北斗运用的一个方面。“米级定位服务的概念是什么?就是车子在公路上开,你不会选错车道,车道级误差都可以检测得出来,为整个交通管理、精准应用甚至精准农业应用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。”

  据杨元喜委员介绍,去年我国卫星导航产值1750个亿,北斗产业贡献率超过20%。今年肯定有更大突飞猛进的进步,比如刚才的新闻,就是多个行业共同利用北斗卫星信号,为用户提高米级定位与导航服务。

  记者:作为一个普通驾驶者,现在用手机是否意味着已经使用北斗功能了呢?

  杨委员:我估计用不了5年或者10年,只要中国产的手机,应该都有北斗卫星发射的导航信号和时间信号。

  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打了一手完全自主的“中华牌”,成为大国强国的重要标志,现在已经覆盖一带一路沿线近30个国家,而它的目标显然不止于此。

  杨委员介绍说:“2020年要形成全球覆盖能力,2018年形成服务于‘一带一路’建设的能力,这两年北斗的进展是突飞猛进的。”

  “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叫北斗三号。今年是北斗三号的开局之年,也是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开局之年。今年,各种卫星载荷的研制、卫星定制都已经开始,也许今年4月份或者6月份就有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卫星发射。一箭双星是主流,条件成熟就有一箭四星的可能。”说到北斗三号,杨委员的声调明显高了起来,他一连用了三个“获得感”来描述未来的北斗发展。

  杨委员说:“如果有一天,中国的老百姓打开手机,是中国的北斗提供导航和时间信息,是不是很自豪!如果有一天,我们的指挥平台用中国北斗进行时间同步,用中国北斗提供的信号进行定位和指挥,整个国防会有获得感!更重要的是交通,我们的铁路、公路、航路,如果都用中国北斗,老百姓是不是一种获得感!”

  这些年,关于北斗的应用消息应接不暇。4000套北斗报灾终端将在北京全境部署、北斗首次实现电力故障远程监控、上亿台手机里拥有北斗信号……中国的北斗正在一步步抢占更大的全球市场,一点点培育用户的依赖感。用杨委员的话说,总有一天“北斗不工作你会不自在”。

  杨委员说:“如果真能把中国北斗用到极限,用到各行各业,老百姓对这些重大基础设施的获得感就会明显增强。金融、电力、交通等等方面,你可以想象,终有一天,大家对北斗会产生明显的依赖和获得感。未来,也会有这一天,北斗不工作你会感到不自在。”

  作为政协委员,杨院士不断利用提案促使带动北斗的发展,这些关注国家安全的提案正在得到落实。“我曾经提过,核心部门、核心基础设施用中国北斗导航系统而不是GPS,比如国防、公安等,一旦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形成能力,用自主可控的卫星导航系统是合适的,对国家安全是有帮助的,国家有关部门正在落实。”

  与此同时,杨委员还在不断呼吁构建统一的时间体系。他认为,这是国家主权问题。习主席今年有一个重要指示,要下大力气建好中国自主时间体系,科技工作者也正在落实指示,时间体系能为国防、国家安全、金融、电力提供统一的时间标准和时间终端。

  叶培建院士:明年嫦娥四号奔月 2021年航天器探火星

  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建表示,探月工程是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历程中具有代表性的工程,“明年嫦娥四号探月将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月球背面进行探测考察,意义深远。”

  在今年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中,叶培建称:“最重要的是嫦娥五号在11月的发射奔月,如果这一步实现了,这将是中国无人探月三步走的圆满收官。”作为“嫦娥一号”工程总设计师兼总指挥,叶培建表示,国内航空航天有关部门现正在探索火星探测器的研制工作,预计2020年将发射中国首个火星探测器,然后经过7个月的飞行,至2021年飞抵火星进行科学探测,“在这次任务当中完成对火星的全球观测,这在全世界是第一次。不过我们还要走得更远,我们未来还要走向木星,向太阳系里更加遥远的地方发射飞行器。”

  叶培建心系航天事业他透露,今年他向全国政协提交两份提案,其中之一便是关于如何把中国从航天大国建设成为航天强国,探索火星等星球的科学性原理,“在太阳系八大行星当中,火星是最近似地球的一个行星,根据现在人们对火星的认识,火星经过改造后人是可以生存的,因此在太阳系里面,最可能人类宜居的星球就是火星。”

  与此同时,谈及当前国内高校教育问题,叶培建认为有关部门需重视并提高高校讲师们的职位待遇,让大学讲师们能够安心扎根讲台一线,教书育人,“目前高校科研人员待遇普遍优于大学讲师,而我认为最应该提高待遇的是面向教学第一线的讲师们,他们自己有知识,还能够表达出来,并不是所有人都具有这种能力和素质。”

  叶培建还指出当前高校扩招与学科建设方面也存有问题,他认为高校可以分为大学、学院、职业高等具有不同侧重点的院校类型,这样便于学生们接受具有针对性的差异化教学,“另外一些大学的系科设置比较保守,教学方法很落后,需要大力调整,以此适应现代科学发展和社会发展。”

  崔敬忠研究员:“北斗三号”星载铷原子钟现已全部实现国产化

  2017年中国计划发射6至8颗“北斗三号”卫星,7月前后将发射首发星。中新社记者3月1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获悉,“北斗三号”首发星热试验任务已顺利完成,加电测试满4个月,面向发射进入“全面备战”。

  根据北斗系统“三步走”发展战略,中国首先在2000年建成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,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。“第二步”建成了由14颗组网卫星和32个地面站天地协同组网运行的“北斗二号”卫星导航系统。

  2015年以来,中国成功发射5颗北斗全球导航试验星并完成试验验证,基本固化“北斗三号”卫星状态。根据计划,2020年前后将建成由5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组成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。卫星研制任务能否圆满完成,直接关系到全球组网建设计划的进程。

  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510所研究员崔敬忠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说,“北斗三号”星载铷原子钟现已全部实现国产化,技术指标亦有大幅提升,时间精确度每日误差小于2纳秒,导航定位精度优于1米。

  记者了解到,“北斗三号”组网星工程研制需要具备快速研制、密集发射的组批能力。卫星研制单位借鉴“生产线”管理模式,今年进一步推进流程优化,同时确保无质量问题发生。

  崔敬忠委员表示,“北斗”独有的短报文功能将在“北斗三号”中得以延续。他期待“北斗三号”在全球导航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,特别是在“一带一路”建设及推动全球化过程中服务世界。

  (来源:测绘人才网)